點亮中國偏鄉|文山南,越南北,好光照亮大邊疆
2018-09-25
點亮中國偏鄉|文山南,越南北,好光照亮大邊疆
清風已過萬重山。雨瀝瀝,霧緲緲。孤墳零落,烏石暗藏日月華。
黑暗與光明
“我們腳踩兩國三省四縣”,富寧縣田蓬鎮的人常常如此自詡。走過100多個偏遠區縣,“點亮中國偏鄉”第一次走到邊遠國境。田蓬鎮位于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的西南部,屬半冷涼山區,一個跨腳就可以到越南去了,是對越邊貿往來的重要窗口。
盤旋在清冷的山路上,望著窗外郁郁蔥蔥的山林,不禁會讓人憶想1979年那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。烽火硝煙,血濺蒼嶺,生靈涂炭,給多少人的心里留下創傷?
近四十載過去了,樹林再次綠了山頭,孕育著新一代的生命。流離變遷,又有人煙在此安住。人情無常,唯有大自然給予我們最無私的厚愛。光亦如此,不論你是在車水馬龍的都市,還是在人煙稀少的邊境,它依然會照耀過來。
邊境地區的確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照顧,走訪驗收的富寧11所項目學校,有8所正在建設教學新樓房或剛完成建設,其他音體美教學設備也已齊全。只是,教室的照明依然被忽視。
走進郎恒中心小學尚未做照明改善的教室,只見那看似閃亮卻不忍直視的日光燈管,把天花板和四周墻壁照得亮亮的,真正照在課桌面的卻只有強弩之末的余光。孩子們看書寫作業時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,沒多久就要揉揉眼睛。在教室稍待一會兒就感覺昏暗,還有些壓抑無神。
再到已經換上LED護眼燈具的教室,完全不一樣的感受。問問孩子們,他們都說燈很舒適,心情也比以前亮堂了很多。孩子們注視著我們的眼睛里閃耀著光芒,笑容都是那么的燦爛。
神奇小燈泡
“哇!好神奇啊!我要它變成黃色的!”
“我要看藍色的!”
教室燈都關了,同學們的目光都被講臺上的那盞燈吸引著。只見它一會兒變暗,又慢慢變亮;一會兒是黃色的,一會兒是白色的,一會兒又變成藍色的。人聲鼎沸,孩子們個個興奮不已。在感恩教育主題活動中,我們帶了盞LED智能球泡燈,通過手機APP控制燈泡的光亮和色溫,像變魔術般讓孩子們體驗科技帶來的奇妙生活。
“同學們,你們想不想在今后的生活中使用更多類似的智能產品?”
“想!”
“你們知道智能產品要靠什么才能研發出來嗎?”
“要學習知識!”
“沒錯!智能產品都是掌握大量知識的研發人員創造出來的。有了知識,你們以后也可以創造出更多神奇的產品,為你自己,也為人類創造更智能便利的生活。所以,知識可以怎樣呢?”
“改變生活!創造生活!”
班級里幾乎所有孩子比上體育課還興奮,清澈的目光里,充滿力量。
百不如一
在郎恒中心小學開展愛眼護眼暨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時,小學生們都被神奇的燈具給吸引了,還有一位特殊的“大”學生,那就是趙東華校長。他也和孩子們坐在一起,再當了一回學生。
問起參加活動的感受時,趙校長沉默了5秒,深吸了一口煙,緩緩吐出,煙霧迷幻了黝黑滄桑的臉龐,仿若晨霧籠罩山峰。
“在邊疆地區任教,面對的最大困難其實不是缺什么教育設備,而是邊陲民族固化的落后風氣。這里依然有很多家長堅持著‘知識無用’的觀念,總覺得讀書還不如早點打工賺錢。孩子也會被灌輸這種思想,導致更多人厭學棄學。如今在全面推行的學生零流失對學校來說壓力非常大,幾代人遺留下來的觀念,豈是說改就改。”
趙校長彈了彈煙灰,換了個更有底氣的語調說:“你們剛才的講座真讓我們開了眼界,這么新奇的燈具小實驗,我們老師都不知道,孩子更不用說了。這么高的參與度,也讓他們明白知識的重要性,這世間還有太多值得他們去探索的了!這樣的素質養成教育,一次頂過我們老師說一百次。”
趙校長的一番話讓我們更明白偏鄉教師的不易,教育觀念的改變不止幾年,而是幾代人。
但愿一燈能除千年暗,赤子安住一念心。路遙遙,旗飄飄。星露相伴,好光普照大邊疆。
